佛历2568年 公历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  农历:甲辰年二月二十
远离邪教 佛法久住      正邪之分 佛戒为本      远离邪教 即是福报      远离邪教 保护家人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憨山大师 > 梦游集 > 法语卷第八

憨山大师梦游集法语卷第八

侍 者  福 善 日錄

門 人  通 炯 編輯

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

法語

示歸宗智監寺

歸宗為古尊宿說法地。達觀師倡緣興復。既而湛公竭身盡力。竟還故物。今廿餘年。湛公化去。弟子修慈荷之。予丙辰夏。來禮金輪舍利塔。覩其寺。規模甲匡山之勝。因思輔弼者。誠難其人。眾中見禪人在智。眉宇秀拔。卓有骨氣。因屬主者。命為監寺。禪人善密行。凡眾人盡日所務有不及者。視其當務。必通夕不寐。一一親為料理。明發則事無不辦者。予嘻噓而歎曰。有是哉。予嘗見叢林年少。率無慚愧。一味養嬾。三業不攝。禮誦不修。甚至白晝安眠。安肯終夜不寐。身任其勞。以備大眾之務乎。昔佛弟子千二百人獨稱羅睺為密行第一。故為佛長子。此土前輩諸祖。唯百丈一日不作。一日不食。遂為叢林千古典刑。永明每日行一百八事行。故閻羅殿上。圖像供養。佛說三千大千世界。無有如芥子許。不是菩薩捨身命為眾生處。故感為天中天。是知從上佛祖。無有不從行門。建立世間福田功德也。禪人能以此心。放捨身命。荷負叢林。即是建立三寶。三寶常住。即是續佛慧命。慧命不斷。即是報佛深恩。知恩報恩。即是慈父之孝子矣。既秉如是行願。二六時中。念念諦思。我自無始生死以來。捨此身骨如須彌山。所飲母乳如四海水。如此捨身受身。皆造生死苦業。何曾一日以此身命。修出世行乎。若果有之。則吾今生。定不如此在凡夫地矣。今幸有此身。發難得之志。一生盡命。不捨本行。則是一生超過百劫千生矣。如此。乃謂不虗生耳。禪人從此更發精進。居一切時。但將趙州狗子佛性話頭。蘊在胸中。隨就作處。心心參究。畢竟因甚道無。一旦搕著抹著。一念疑團迸裂。從前生死。頓然了却。是可謂福慧。二嚴一生取辦。古人云。移花兼蝶至。買石得雲饒。前三十六代祖師。一齊在禪人眉毛上。轉大法輪也。

示自宗念禪人

佛教弟子。修出世法。唯自利利他。二種妙行。利他謂之修福。自利謂之修慧。菩薩發心。勤求無上菩提。菩薩雖知法性空寂。而不捨有為諸行。知法性空。是謂自利。不捨諸行。是謂利他。從上佛祖。未有不由二行。得出生死者。是以釋迦世尊。歷劫勤修難行苦行。我等曠大劫來。於生死海。頭出頭沒。捨身受身。不可思議。皆是虗生浪死。何有一毛真實行門。若有寔行。則定不似今生。者頭面也。回光返照。猛自思惟。豈不痛哉。禪人今幸仗夙緣。早得脫俗。永離苦海。又得安居名山。諸祖說法勝道場地。此萬劫難遇之緣。正是饑逢王膳。病遇醫王。自當慶幸無量。即盡此形壽。拌捨一生。作此功德。已勝百劫千生。空過無益也。禪人當信老人言。自今之後。發堅固不退之心。持勇猛剛強之志。盡自己色力。量自己才能。辦一片肯心。任緣隨願。耐心耐煩。忍苦忍勞。即一日成就一種功德。已勝一生空過矣。禪人自說身弱神疲。不能任事。古人貴在心力強願力大。不在色力徤不徤也。今雖小恙不為大苦。若造惡業。墮在三塗。即求今日。以小病小惱之身心。求作福田之利益。不可得也。佛令眾生。思地獄苦。發菩提心。正是今日策發精進幢也。古德云。寧有法死。不無法生。縱捨此身命。作此妙行。猶為般若舟航。可到彼岸。苟不勉力強志。可謂虗負此生。既到寶山。空手而歸。豈不惜哉。若能安心於無事。則心空。心空則神不竭。神不竭則身不勞。如此是為無作妙行。遇緣即宗。定不為日用所轉。頭頭成就大解脫門矣。當諦思之。

示陸將軍(名世顯號鎮湖)

將軍為濠梁世胄。天性英傑。其殺機固所賦也。中年知向道。入海門周先生室。先生拈古人勸君識取主人公之語。示之。老人歸隱匡山。謁老人金輪峰下。自知殺業太重。願求懺悔。老人喜其性直無偽。固古豪傑忠肝義膽之儔。第古今賦此天性者多。盡錯用其心。故以佛種子。翻作地獄苦具耳。佛性無二。眾生與佛。不隔一毫。達性眾生即佛。不達性佛即眾生。如清冷之水。以之獻佛則清淨。以之洗穢則污濁。故佛之慈悲。即眾生之殺機。古德云。護生須用殺。殺盡始安居。又云梵語阿羅漢。此云殺賊。經云。與五陰魔。煩惱魔。死魔共戰。有大功勳。滅三毒。出三界。破魔網。爾時如來一大歡喜。此釋迦老子。勸人殺生之榜樣也。以佛能如此殺生。故號大雄猛。世尊。世人愚癡。賦有雄猛之佛性。而不自殺其賊。翻以殺人。劫劫生生。酬償地獄之苦。而自以為功多。豈不為至愚至癡。倒用其佛性者哉。語云。一將功成萬骨枯。自古罪之大者。莫大於殺生。其殺人以為功。殺生食肉。恣口腹。以為快其愚等也。將軍能回心向上。自求多福。從今日去。以殺生之勇自殺其慾。佛言貪慾瞋恚。過於怨賊。能自斷之。是為殺賊。能破煩惱。出生死苦。是為大雄。以此直求無上佛果。是為大賞。其殺之利有如此者。而自棄不謀。可謂智乎。雖然。殺人則易。自殺則難。故云出家大丈夫事。非將相所能為老人葛藤至此。是謂法施慈悲。將軍信此。是真懺悔。

示慧成信首座

首座慧成。中年棄妻挈子出家。曾參達觀蓮池兩大師。乃至南嶽湖東掩關。老人將卜居南嶽。成破關相迎。遂侍巾舄。一日作禮。白言。某幸末法。為佛弟子。志出生死。親見三大師。現身五濁惡世。衛護法門。行其難行。忍其難忍。調其難調。每見如來教中教菩薩法。將謂空言。今親承三大師之行履典刑。現在便可盡形壽依歸。誠難捨此。別求怙恃矣。乃寫三大師之真。終身佩奉。且生生世世。執此願輪。即往來人天。周流六趣。曾無厭倦。乞師為我證明之。老人聞而笑曰。此固子之深心本願。雖然似矣。猶未探其本也。請試觀夫本師和尚。毗盧遮那。法身非身。以文殊觀音普賢三大士之行。以成其身。文殊智也。觀音悲也。普賢行也。捨此三者。則法身寂寥。亦無寄矣。故如來法身。若言其智。則徹法界理事因果。乃至草芥塵毛。無不盡其源底。盡眾生界心念頭數。莫不徹其根源。若言其悲。則盡眾生數皆為己身。凡眾生之饑寒困苦疾病痛癢。乃至三塗劇苦。皆菩薩全身一體共受。故能不捨於一眾生。若言其行。則盡虗空徹法界。無一草芥塵毛。不是菩薩捨身命處。故普賢十願。一一皆言虗空界盡。眾生界盡。眾生業盡。眾生煩惱盡。我此行願無有窮盡。是故本師毗盧遮那。以此三法。成就一身。少一法而法身不成。即一眾生而非自己。則法身不徧。乃至塵毛草芥。一有不徹。則未盡無明。以至虗空盡處。而行願亦盡。則法身斷滅。雖然。於法界性中。觀此三者。如首羅三目。即一即三。非三非一。於寂滅海中。猶似漚滅漚生耳。若有挺特沒量大人。能於毗盧頂[寧*頁]上行。回視此三行者。大似喚奴作郎矣。以彼區區介爾之行。較三大士者。又不啻奴兒婢子。豈能盡佛法身之量哉。苟能從此發堅固心。放捨身命。建立三寶。凡有纖毫裨法門益眾生事。皆法界全體之德用。如由一塵以徧諸塵。始一毛而融多毛。從今生以極未來。劫劫生生。下退此心。亦如普賢之虗空界盡。而行願無盡。生生世世。食息起居。行住坐臥。未離本師一毛孔外。三大老者。乃於法性海中。同出同沒。不出如幻三昧。逢場作戲。竿木隨身。說幻法以開幻眾是則有之。何足以為師哉。其無以限量心。自隘如來法身境界。可也。

示自覺智禪人

佛言。汝等比丘。每於辰朝當自摩頭。此語最為親切。老人每每思之。吾佛慈悲。痛徹骨髓。常謂末法比丘。多所受用。安居四事種種供養。各各自謂所應得者。更不思我是何人。物從何來。為何而受。所以知恩者希。而報恩者少。特未一摩其頭耳。苟回光一摩其頭。則不覺自驚曰。吾為何薙除鬚髮。不與俗人為伍耶。苟知形與俗異。則居不敢近俗。身不敢入俗。心不敢念俗。如此則樂遠離行。不待知識之教。而自發勇猛。入山唯恐不深矣。又安忍混從市俗。縱浪身心。為無慚人。作無益行耶。自覺禪人。向住人間。來匡山。禮老人。願枯心住山。修出世行。老人因示之以福慧雙修之行。修慧在乎觀心。修福在乎萬行。觀心以念佛為最。萬行以供養為先。是二者。乃為總持。吾人日用一切。起心動念。皆是妄想。為生死本。故招苦果。今以妄想之心。轉為念佛。則念念成淨土因。是為樂果。若念佛心心不斷。妄想消滅。心光發露。智慧現前。則成佛法身。然眾生所以貧窮無福慧者。由生生世世。未嘗一念供養三寶。以求福德。直為生死苦身。念念貪求五欲之樂。以資苦本。今以貪求一己之心。轉而供養三寶。以有限之身命。隨心量力。供養十方。乃至一香一華。粒米莖菜。則如滴水入滄溟。一塵落大地。縱海有枯而地有盡。其福無窮。故感佛果華藏莊嚴。為己將來自受用地。捨此則無成佛妙行矣。禪人如生疲厭。當自摩頭。則自發無量勇猛也。

示龍華泰禪人

余往乞食長安時。過龍華樹下。主人瑞庵師。物色余甚驩。視猶多世親因也。余覩王舍城中諸住剎者。率多浮習。獨師孤硬潔介。遇物不假辭色。心知其非塵中人也。遂相與莫逆。數數徃來。諸弟子輩。亦莫不以余為親。故無間然。及師化去。其孫潭公。視余猶視師余被放嶺外。愧生平竟無以報德者。頃余出嶺之南嶽。法孫泰禪人。遠來相訊。余見之。不覺五內酸痛。昔之與師音聲相貌。居然在目。及余之雙徑。了達大師因緣。禪人相侍。既而余歸匡山。則携禪人與之同歸。意念爾祖之德。冀成就禪人出世之業。為報地耳。居期年。以開荒之勞。身心未及放下。頃政為禪人指示。發覺初心。方有趨向。乃翁以書招之。屬以他緣。余刻意留之。不可得。禪人將別。請益。因示之曰。吾出家兒。先須急其大者。略其小者。何謂大。生死是也。何謂小。世緣是也。古德云。除却死生真大事。其餘都是可商量。以眾生沈淪苦海。汩沒世緣。積劫以來以至今日。未嘗一念返省。今幸為佛弟子。身著袈裟。且又遇知識。有入道之緣。而不拌捨世緣。苦心參究己躬下事。切恐今生錯過。縱出頭來。未審可能如今日諸緣畢具否也。禪人今以乃翁之命不敢違。去則固爾。當以死生之念為急。辦道之緣不可失。事畢旋歸。老人幸得活埋空山。但存殘喘一日。則與禪人切磋大事。有一日之功。老人以畢命為期。禪人以死心相侍。但得禪人當人一念光明煥發。不獨禪人以了積劫生死大事。亦是老人所以報乃祖之地。不負此世際會因緣也。禪人行矣。其無久滯他鄉。重增生死業累耳。

示翠林禪人

佛祖教人。唯在真心實行。為出生死之要。心真則凡所動作言行舉措。無一事而不真。行實則凡所云為。無一行而不實。故真實如好種子。其餘作為立行種種。皆發生之緣。以是之故。抽芽發幹。開花結實。究竟不虗。故佛說發心修行。如布種子。成就菩提。以為結果。果者實也。以始終皆真實故。故佛呵二乘為焦芽敗種者。以其心行不真實故也。從上諸祖。教人參須真參。悟須實悟。是知一切眾生。虗生浪死者。以其妄想顛倒用事。劫劫生生。未曾一念真實。故於生死海中漂流。難到彼岸。所謂業識茫茫。無本可據耳。況為佛弟子。身在袈裟之下。豈可流浪一生。念念妄想業識流轉。曾無一念返省。而求真實履踐之行。此乃向袈裟下失却人身。最為可憐愍者。禪人既不遠千里。來參老人。必發一片真實信心。以此空山寂寞之中。非掠虗之地。何所為而來耶。既發真實信心。不是一見便了。不求一段真實之行。亦徒然耳。若求真實之行。即從真實心中發現。果有真真實實為生死之心。必須將從前有生以來。及出家以來。從頭一一細思檢點。何曾有一念一行。是真實事。從前已是空過。即從今日已去。發一片出世之心。將一切世間情根。妄想攀緣。一齊放下。將此一把骨頭。一齊拋却。將此一條性命。納向空山大澤之中。任他日炙風吹。一切安逸飽煖思慮。盡情撇却。單單直以死生一念。掛在眉毛上。將一則。古人公案。蘊在胸中。日夜參究。看他一念世間心起。便是墮在生死處。定要把斷。不容毫髮。如此參究。不悟不休。即此一著。便是為生死真實心。即以此心。向二六時中。一切動作云為種種行門。至禮拜三寶。供養十方。調和大眾。看待老病一切行門。無不親身竭力承事。不生一念厭倦心。不生一念人我是非得失心。不起一念休歇止足想。如永明大師。每日行一百八件方便行。盡形不改。即此便是真實之行。如此操心立行。透出本地光明。則將積劫所染一切貪瞋癡愛習氣種子。一一消融。化為成佛真實種子矣。如是用心。可謂不虗此生。不負出家。不枉遠犯風波。參訪知識。若仍前涉虗。止作嘗情。業垢罪垢種子。但隨妄想而行。不唯辜負此生。實取窮劫三途之苦耳。

示順則易禪人

沙門釋子。乃出塵之人。親近佛法。乃出情之法。實破我之具。方今學者廣學多聞。但增我見。少能餐采法味。滋養法身慧命者。豈非顛倒之甚也。易禪人以多聞無益。志在清修。固已遠矣。然徒以清修為行。而不刻意究竟生死根株。不深窮佛祖不到之地。此其創志不遠。是以一日之價。為得也。可不負其本有哉。吾徒所難得者。厭世俗。最難得者。厭生死。禪人今知其厭。而不知究其所以厭。是猶然以五十步笑百步也。嗟予老矣。餘日無多。生死大患。橫在眉睫。恐厭之不極。禪人年亦長矣。能以老人之厭自厭。倘不厭老人相與千嵒萬壑之間。絕影忘言。修厭離行。從此長揖五濁。永離四生。同遊廣大極樂之鄉。豈不為最上因緣哉。又奚止於裹粮千里之。適視彼榆枋莾蒼者。固未足與道也。

機參禪人

禪人以持明為專行。從事者三十年。心地未有發明。乞老人指示。老人因示之曰。佛說修行之路。方便多門。歸源無二。即參禪提話頭。與念佛持明。皆無二法。第不善用心者。不知借以磨煉習氣。破除妄想。返以執著之心。資助無明。故用力多而收功少耳。此事如用瓦子敲門。只是要門開。不必計手中瓦子何如也。以吾人無量劫來。積集貪瞋癡愛襍染種子。潛於藏識之中。深固幽遠。無人能破。聖人權設方便。教人提一則公案為話頭。重下疑情。把斷妄想關頭。絲毫不放。久久得力。如逼狗跳墻。忽然藏識迸裂。露出本來面目。謂之悟道。若是單單逼拶妄想不行。何必話頭。即婆子數炭團。專心不二。亦能發悟。況念佛持呪。有二法哉。禪人持明三十年念見効者。不是呪無靈驗。只是持呪之心。未曾得力。尋常如推空車下坡相似。心管滾將去。何曾著力來。如此用心。不獨今生無驗。即窮劫亦只如此。及至陰境現前。生死到來。依然眼花撩亂。却怪修行無下落。豈非自誤自錯耶。禪人從今不必改轉。就將持呪的心作話頭。字字心心。著力挨磨。如推重車上坡相似渾身氣力使盡。不敢放鬆絲毫。寸寸步步。脚跟不空。如此用力時。只逼得妄想流注。塞斷命根。更不放行到此之時。就在正著力處。重下疑情。深深覷看。審問只者用力持呪。的畢竟是个甚麼。覷來覷去。疑來疑去。如老鼠入牛角。直到轉身吐氣不得處。如此正是得力時節。切不可作休息想。亦不得以此為難。生退息想。及逼到一念開豁處。乃是電光三昧。切不可作[糸-八]妙歡喜想。從此更著精彩。拌命做去。不到忽然藏識迸裂虗空粉碎時。決不放手。若能如此持呪。與參禪豈有二法耶。所以道。俱胝只念三行呪。便得名超一切人。便可證明。即親見佛祖。亦不易老人之說也。

示智沙彌

方今出家兒。於末法鬬諍堅固之時。有能決志為生死大事。單提向上一著。以了悟為期。此上上根人。誠不易見。今亦有參究此事。又惡覺惡習濃厚。蒲團未穩。邪見橫生。多落魔道。此其難也。古德云。未能參究向上。且於教法留心。時光亦不空過。其留心於教。亦有兩般。一則根器稍利。力窮性相宗旨。深徹其源。以多聞熏習之功。從聞思修。入三摩地。是則不獨目了心性。抑且為人師。此亦報佛深恩。不負出家之志。至若根器稍鈍。不能廣親教乘即持誦一門。尤為要行。故天台大師。以讀誦受持為五品觀行之首。即法華所說。持經法師。現在父母所生肉身。即得六根清淨。此持經之功。豈劣行哉。沙彌既知厭生死苦。投佛出家。苟無專心一行。豈不辜負此生。即持經一行。能專心一志。如古人潛心理觀。一旦忘言契會。得佛心宗。是由文子而得總持。此所謂旋陀羅尼門。由此證入。歷劫生死根株。仗此法門。一時頓斷。豈不為無上菩提之徑路乎。若悠悠歲月。唐喪光陰。墮於粥飯常流。豈不虗消信施。重增業累。又何取於出家為哉。

示性覺禪人

出家本為生死大事。今出家兒。不知生死為何物。但知隨波逐流業識茫茫。無本可據。古人參方行脚。訪尋知識。單為究明己躬下事。今人行盡天下。歷徧叢林。唯鼓粥飯習氣。竟不知善知識為人處。可惜奔波一生。到底了無下落。是為可憐愍者。至有一念為生死心的。不知修行之要。或以禮誦念佛為修行。一生辛苦。到底於己躬下事。如黑漆桶相似。於生死分上。了沒干涉。禪人發心真實為生死大事。唯有參究向上一著。為真實工夫。先要辦一片長遠決定不退之志。古人二三十年。單提一念。不悟不休。第一不得指望速成就。釋迦老子。三大阿僧祇劫。磨煉身心。豈是鈍根耶。古德參究機緣儘多。唯有念佛的是誰一則審實話頭。最易得力。禪人今日發心參究。但將此一則公案。時時提撕。先將身心內外一切妄想襍亂念頭。一齊放下。放到沒可放處。即深深提起一聲阿彌陀佛。四字歷歷分明。急著眼看。看得少不得力。又提一聲佛。有力便下疑情。審問者念佛的是誰。審之又審。畢竟是誰。看得纔有昏散現前。即便快著精彩。又提又看。又審又疑。疑到疑不得處。胸中如銀山鐵壁。立在心目之間。如此便是話頭得力時也。若到此得力處。正好重下疑情。於日用一切時。一切處。念念不移。乃至久久夢中。一似醒時一般。若用力到此。決不可退墮。忽然疑團迸裂。自然頓見本來面目。若肯發此決定之志操不退之心。但只一念直直行將去。切不可求速効。切不得將心待悟。若工夫綿密。自有打破時節也。如上所說參究一節。最是易為省力。是要放得下。提得起。靠得定。疑得切。不拘行住坐臥。動靜閑忙。都是用心的時節。六祖云。若論此事。輪刀上陣。亦可做得。此之謂也。禪人有志。真為生死。便從此一路下脚。

示寶藏相禪人禮普陀

觀音大士。證圓通本根。以法界身。隨緣應現。豈定居於普陀耶。海喻生死。山喻涅槃。大士以法身普應生死海中。即眾生日用尋常。皆大士威神顯現。湛然寂滅。猶如寶山。故以海中普陀象之。由在眾生煩惱海中。眾生有苦。即大士之苦故。一稱其名。即得解脫。乃眾生喚醒自心大士。大士現前。則寂滅現前。寂滅則苦不能到。故山在海中。波濤不能撼動。是故名為大士常居普陀。非局指海中拳石。為大士棲託也。眾生迷妄不禮自心大士。親踞寂滅道場。巍巍不動。如海中山爾。乃跋涉山川。必數千里外。跉跰辛苦。而向外求之。迷之甚矣。雖然。如是。經云。歸元無二。方便多門。今大地眾生。皆信大士於南海。合就其機而引進之。令其涉海登山。一呼大士。猛省自心。則觸目波濤。皆入圓通之門。必使自信而後已。同此行者。但有一人能信老人此言。則不負一翻行脚。不然。則空費草鞋錢也。

示明輝禪少林禮祖

若論此事。佛未出世。祖未西來。照天照地。無欠無餘。即黃面老子出世。胡亂四十九年。終日搖唇鼓舌。亦未道著一字。及末後拈花。迦葉破顏微笑。乃曰。吾有正法眼藏。涅槃妙心。今付與汝。大似空拳誑小兒。自是喚作教外別傳之道。一似鉢盂安柄。一人傳虗。十人傳實。達磨西來又說作單傳直指。少室九年。賺得神光癡種。立雪斷臂。將謂有甚奇特。究竟到底。直是个覓心了不可得。從此承虗接響。大家都架空中樓閣。各立門庭。二派五宗。畢竟不曾為人拈出。直至如今。大地黑如漆。致使癡狂之輩。向鬼窟裏弄精魂。自謂傳少林禪。是某家兒孫。如此誑惑愚人。豈不痛哉。禪人今日參老僧。老僧此間無佛法禪道與人。說甚麼乾矢橛。禪人又要走向少林。禮鼻祖。求佛法禪道捨却自己脚跟下一尺土。更向千山萬水之外。向他家。屋裏覓。豈智也哉。禪人試將己躬下理會。看。未出門一步。與到匡山時。是同是別。即今離匡山一步。到少林往返歸來時。是同是別。若是別。則未出門一步。早已錯却了也。況千里萬里乎。禪人如不信老人。試到少室。問取單傳堂前露柱。看。是个什麼。

示法界約禪人

禪人生長建昌。自離塵以來。久走方外。曾禮紫栢及老人於大都。已三十餘年。復覲老人於匡山。因示之曰。從上出家兒。皆為生死大事。登山涉水。求善知識決擇。於一言一句之下。勦絕命根。將百千萬劫塵勞惡習。當下頓斷。如脫鞲之鷹。自此不復受人拘縶。即能掉臂生死路頭。絕無顧盼。諦觀傳燈諸祖。為人抽釘拔楔處。有甚[糸-八]妙秘密耶。只是學人。一向單為生。死一著。蘊在胸中。吞不入。吐不出。扼塞不通。如喪老妣相似。偶因緣時熟。忽遇善知識拄杖頭。一撥便轉。更有何疑慮耶。唯的信自心本有而已。今人行脚。走徧天涯。入徧叢林。眼中到處熱烘烘。便是好道場。見粥飯精潔。一頓飽齁齁的。便是好知識。從遇明眼知識。都被熱瞞。當面錯過。如此行脚參方。不為本分事。便是流浪生死。一生空過時光。枉費草鞋錢。豈不大可嘆息耶。禪人為生死。出家行脚。參知識。住名山。行苦行。種種法行。一一經歷。且道即今生死事。畢竟如何。且道。前見紫栢老人。今見老人。與未見時。有何差別。且道今在匡廬萬仞峰頭白雲深處。與王舍城中萬仗紅塵裏境界。是同是別。若道是同。且隔三千里外沒交涉。若道是別。衲僧行脚。眼在甚處。若向者裏定當得出。三十年即今日。今日即三十年前。紅塵即白雲。白雲即紅塵。一切生死煩惱業行。及種種差別境界。無不觸目寂滅矣。其或未然。今日再行脚。從頭起重到五臺峨嵋。參見文殊普賢。試問何等是平等一際寂滅法門。待有話會。再來與老僧相見。

示崇觀禪人

觀禪人往來吳楚。不遠數千里來參。一見則知其有志而未能也。老人愍其遠來。且無可指示。但因其名。乃字之曰見微。以眾生生死根株。微細流注。妄想昏迷而不自知。故吾佛大師設觀以照之。良以微非觀照無以見生死之力大。觀不涉微。無以顯照用之功力。能破幽微。則生死可出。此特教家之極則。若是衲僧分上。自有格外鉗錘。但能一念如鐵壁銀山。塞斷咽喉無吐氣處。直得死而復甦。方有少分相應耳。禪人方且波流識海。未能勦絕命根。他時後日。苟能吐却襍毒。放下身心。再來參請有分。

示六如坤公

從上諸祖教人參禪。雖有超佛越祖之談。其實要人成佛作祖耳。未有欲求作佛祖。而不遵佛祖之言教者。捨教而言修行。是捨規矩而求方圓也。且佛教阿難。開口便道應當直心。淨名云。直心是道場。馬鳴大師。開示修行切要。須發三種心。謂直心。正念真如。法故。深心。要集一切諸善行故。大悲心。願救一切眾生苦故。從上諸祖。未有不發此三種心者。學人祇知瞢瞢的去參話頭。只要妄想貪求[糸-八]妙。却不知是直心正念真如。祖師方便法門。若說真如二字。學人早作道理會取去。誰肯下死工夫做。若只教去看話頭。看到話頭。逼拶歷劫情根。忽然斷處。從來一切妄想情慮。當下消滅。求一念生心。了不可得。到此便是離念境界。正所謂正念者無念也。若到無念。則不求與真如合。自然覿體相應。如此便是佛祖教人直心的樣子也。是知參禪。更無別樣巧法。只是要人實實死做做到恁般田地。豈有甚秘密巧妙哉。此乃第一直心修行也第二深心。要集一切諸善功德。此諸善功德。不是外邊有為的事。如達磨大師。對武帝云。淨智妙圓。體自空寂。是真實功德。是知達磨所說淨智妙圓。正是馬鳴直心正念真如。馬鳴所說諸功德。就是將直心正念去做。以真如徧成一切有為事法。今日要求證真如。不是在死眉死眼鬼窟裡求。要在一切日用有為萬行上求。所以行上求者。不是在事上別討出一个[糸-八]妙真如來。只是就將直心正念。在一切事上驗看。可與直心正念相應不相應。若事事法法。都與直心正念相應。則目前無一法一事。不是真如境界矣。所以馬祖與百丈諸弟子。日用中。搬柴運水。鋤田插禾。燒火煑飯。事事上覿面勘驗。尋常一言一句。冷言熱語。都是要弟子入證真如之門。若勘到果然一切處不昧。方許有為人分。若胸中絲毫未透。未到無念境界。起心動念。即被業轉。墮在生死窟中。故未輕許印正。此傳燈千七百則葛藤。皆真實印正語。非[糸-八]妙機鋒語。如今學人都把作[糸-八]妙奇特言句。蘊在胸中。當作己解。日用頭頭。未曾一毫看破。豈不誤哉。第三大悲心。願拔一切眾生苦。如今學人。見拔眾生苦。是菩薩事。待他日成了菩薩。纔度眾生。却不知能度眾生。方是菩薩。度眾生苦。不是有了神通妙用。纔去度眾生。却就是直心正念。集諸功德處。就是度生事業。且如世尊。教須菩提度盡眾生。實無眾生可度。乃至廣行六度。更無一法可行。乃至上求菩提佛果。亦無所得。且度眾生。豈不是集諸功德。實無一法可得。豈不是直心正念真如。如此妙用。乃自己日用神通。取之無禁。用之不竭。則何法而非功德事哉。以眾生日用種種事法。皆是煩惱現行。今以真如一念。事事法法上印破。都轉作真如妙用。便是度自心之眾生。如此參學。是名真參實究者。不是現成端坐養懶。過了三年五載。便誇大口。說我參禪幾多時。悟了多少妙處。如此見識。都閻老子前喫鐵棒漢。反不如三家村田舍郎。他倒免酬信心檀越宿債。老漢看來。佛祖教人。原是分分明明。只是後人錯會。所以誤耳。禪人既歸心老人。須信老人言。從今將抱守瑠璃瓶子。一拶粉碎。將從前參的。都移在一片身心上。向成就眾生門頭。拌却性命去。一一著實體驗過。發廣大心。能引一眾生發菩提心。便是拔一眾生之苦。自破一分我執。損一分煩惱。消得一分我見煩惱。便是證一分真如境界。若從此以去。更發長遠心。即三生十劫。劫劫生生。行到煩惱消盡處。便是度盡眾生處。若眾生煩惱一時都盡。更要成甚麼佛祖。

示西印淨公專修淨土

近世士大夫。多尚口耳。恣談柄。都尊參禪為向上事。薄淨土而不修。以致吾徒好名之輩。多習古德現成語句。以資口舌便利。以此相尚。遂到法門日衰。不但實行全無。且謗大乘經典為文字。不許親近。世無明眼知識。卒莫能迴其狂瀾。大可懼也。大都不深於教乘。不知吾佛度生。方便多門。歸源無二之旨耳。世人但知祖師門下。以悟為上。悟心本意。要出生死。念佛豈不是出生死法耶。參禪者多未必出。而念佛者出生死無疑。所以然者。參禪要離想。念佛專在想。以眾生久沈妄想。離之實難。若即染想而變淨想。是以毒攻毒。博換之法耳。故參究難悟。念佛易成。若果為生死心切。以參究心念佛。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。惟此淨土法門。世人以權目之。殊不知最是真實法門。諦觀普賢。以法界為身。修十大願。必指歸淨土。馬鳴傳心祖師。宗百部大乘。作起信論。究竟結歸西方。東土傳燈諸祖。雖不明言淨土。但悟心既出生死。不歸淨土。豈成斷滅耶。永明會一大藏。指歸一心。亦攝歸淨土。禪至中峯。時在季世。而極力讚揚西方。況此法門。乃本師無問自說。十方諸佛共讚。豈諸佛菩薩。諸大祖師。反不如今之業垢眾生。而妄談耶。淨公中年棄愛出家。初參紫栢大師。授參禪之指。今於淨土一門。願修而未決。老人因謂之曰。此事不必問人。只看自家為生死心何如。若為生死心。如救頭然。志要一生取辦。譬若人患必死之病。有人覓還丹可救。一人授以海上單方。足以起死回生。只在病者。有決定心信此可服。更不必待覓還丹。只服此單方。頓令通身汗出。絕後方甦。是時始知其妙。但諦信此法。專心一志。至臨命終時。方自知其郊耳。又何必問取他人。勉矣行之。決不相賺。

示沙彌性鎧

沙彌性鎧來參。請益老人。字之曰堅忍。惟佛示弟子曰。著忍辱衣。名堅固鎧。以鎧為禦患之具。譬夫大將。臨敵。不遭矢石之患。而能全身保命。有必勝之功者。鎧之力也。且吾沙門釋子。蹈生死之場。遇五欲諸魔之大敵。非忍力堅固。不足以勝之。故曰忍色。忍欲。難忍能忍。方能保全法身慧命。以臻極樂之場。即吾佛亦曰種種諸難。皆當能忍。況末法險道。多諸患難。苟無堅忍之力又何以克全出世之業乎。

憨山老人夢遊集法语卷第八

×